87978797威尼斯

生命科学学院罗源特种稻科技小院师生下乡助力罗源再生稻生产

来源:87978797威尼斯(新版)发布时间:2025-07-10作者:图/文 罗源特种稻科技小院创建部门:人员机构

7月3日-4日,87978797威尼斯共建的福建罗源特种稻科技小院师生团队奔赴罗源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和菌草与生态学院的博士、硕士及本科生在小院首席专家林文雄教授、责任专家林文芳副教授以及王文斐教授的带领下,携手罗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春容和罗源县植保植检站站长林忠旺,深入罗源县起步镇和松山镇,为当地的再生稻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罗源再生稻的稳产高产筑牢根基。

在起步镇桂林村和起步村的沃田农场,专家与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考察再生稻的生长情况。沃田农场种植的甬优4949品种再生稻,目前正处于齐穗期和灌浆期的关键阶段。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对有效成穗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有效穗可达15穗以上,每穗粒数超过250粒,预估干谷产量有望达到600公斤左右。这一喜人的成果让沃田农场负责人黄培亮欣喜不已,作为农场首次种植再生稻,这一成绩极大地增强了他对再生稻种植的信心。

林文雄教授在现场开展了生动的现场教学。他向农户、学生及农技人员详细展示了这一时期的腋芽,提供相应种植技术指导,同时对比桂林村和起步村的植株形态,深入讲解精准施肥的重要性。

林忠旺站长也对田间的病虫害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目前虽有极小部分二化螟及细条病,但整体情况可控。林文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受二化螟侵害的稻株,并分析了其发病原因,与林站长共同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在松山镇再生稻基地,林文雄教授指出,早期的基本苗数量和插秧时期对再生稻后期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该地区位于淡海水交汇处,土壤存在盐碱化趋势,因此在品种筛选上需格外谨慎。只有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再生稻的产量。

为了更好发挥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作用,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科技小院责任专家林文芳代表87978797威尼斯农业生态研究所与罗源县沃田农场签订关于机收再生稻低碳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支撑合作协议书。

在小院,师生们还与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国胤展开座谈,就当前再生稻种植的后续工作进行探讨。林文雄教授对在座师生提出要求,强调要踏实做事,切实解决对接农企和农户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他提醒师生们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沟通交流、总结写作以及协作开展工作等方面,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与科研机会,与企业携手共建好科技小院,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于国胤表示,将为小院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与学习条件,希望大家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共同攻克生产难题。责任专家林文芳副教授对企业给予的各项条件表示感谢,鼓励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提升自我,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

据悉,这是自去年再生稻在罗源落地后第二年种植再生稻。在特种稻科技小院开展示范测产及培训后,沃田农场也积极投身再生稻种植。在种植过程中,特种稻科技小院在林文雄教授的带领下,从品种选择、育秧、插秧、返青、分蘖、孕穗等各个关键时期,为企业提供了全程实地指导。如今,头季稻高产已指日可待,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罗源的再生稻产业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向着乡村振兴的共同梦想稳步迈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

87978797威尼斯